分析师观点:中国央行MLF“加菜”操作缓银行负债压力 防风险态度暂居上风

11月30日 – 中国央行周一意外在非常规时间进行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除近期信用风险加剧仍需维稳外,临近年底银行负债压力未减,同业存单(NCD)发行利率涨势不改,央行遂出手为银行“输血”。

分析师并指出,在此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声维稳后,央行总量调控态度明显缓和,这表明短期内政策防风险的考量暂居上风,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政策将转松,仅是时点性的舒缓操作。

资料图片:2018年9月,中国北京,中国央行总部。REUTERS/Jason Lee
资料图片:2018年9月,中国北京,中国央行总部。REUTERS/Jason Lee

中国央行周一公告,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今日开展了2,000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外还将于12月15日进行一次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一次性续做,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

央行公告显示,本次进行的一年期MLF,利率持平于2.95%;同时进行的1,50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也维持在2.20%不变。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 邢兆鹏:

我认为有两种含义。一是表明后续并无降准意愿,通过MLF满足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二是再贷款额度可能用尽,需要压制银行负债成本,避免LPR报价上升。未来的意外操作可能还有,特别是春节期间针对现金的流动性需求。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 罗雨浓:

主要还是应对存单持续提价的问题吧,本月上次MLF投放可能没有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这次加量可以缓和银行负债端压力。

现在存单利率偏离MLF利率太多,因此这也是出于增强MLF基准作用的需要。此外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较高,央行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预期纠偏。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 罗云峰:

今年5月货币政策转向收紧,7月之后开始主要挤压到银行,一个是总量上非常低的超额准备金率率(目前基本是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了),另一个是结构上,银行存单量价齐升。

考虑到金融和实体的匹配,我认为其实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和力度都不大了。这个背景下,央行有一些舒缓流动性的操作,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松,仅仅是偏舒缓的临时操作,9月就是最好的证据,当月基础货币净投放超过1.7万亿,也并没有表明货币政策转而放松,10月净回笼超过1.3万亿基础货币,进行了对称操作。

**相关背景**

–中国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则需要通过增强贷款定价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联动性等实现。

–对于中国近期信用债市场的风险事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此前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指出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秉持“零容忍”态度,严厉处罚“逃废债”行为。

–近期频频爆发的信用风险导致市场流动性分层加剧,在临近跨月之际,中国央行本周公开市场连日小额净投放维稳银行间机构情绪;同时在以非银机构拆借为主的交易所市场,亦有神秘力量“母爱泛滥”式出钱,大幅缓解了违约事件后因压信用债融资而频遭拒绝的非银机构的融资难度。

–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创逾三年高位,且各项分类指数普遍改善,表明制造业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恢复性增长明显加快,全产业链恢复特征趋于明显。与此同时非制造业PMI创近八年半高位,亦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走势。(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