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CPI意外呈负值 通缩疑虑再上心头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持平于2009年10月创下的低值;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下降1.8%。

分析师表示,CPI主要受食品价格回落拉动,尤其是猪肉价格回落,加之零星疫情对服务业影响仍在,使得CPI同比涨幅急转而下;而PPI的跌幅明显收窄。虽然两者的同比涨幅均为负值,但趋势却明显不同,轻微通缩态势明显,亦预示着经济复苏乏力。

统计局并公布,11月CPI环比下降0.6%,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下降0.2%;PPI环比上涨0.5%;11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跌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1%。

今年前11月,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下降2%。

11月详细数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路透调查中值为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路透调查中值为下降1.8%)

–CPI环比下降0.6%(路透调查中值为下降0.2%),PPI环比上涨0.5%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1%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11月CPI下降再度超出市场预期,确认了本人经济低迷时期“防通缩”的预判。不过当前的体现在同比值上的“通缩”是伪通缩,是对去年过高基数的修正,实际上体现为环比的当前物价运行平稳。受基数影响,未来1-2Q的CPI同比值都将处于负值。

整体看,更能体现物价真正运行态势的核心CPI稳定,物价走势平稳。物价“通缩”态势,有利于未来货币政策的结构化调整,使得货币当局降成本、下压利率曲线高度的空间增大。债市将进入较为确定的回升阶段,股市也将得到提振。

–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 张一:

CPI的权重比例决定了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其影响巨大。CPI的持续下滑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消费需求尤其是餐饮需求疲弱是当前经济的重要特征;二是随着能繁母猪数量的增加,猪肉价格将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导致CPI处于低位,从趋势上看,除非春节出现大规模报复性消费反弹,否则CPI很难进入持续上涨空间。

广告

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企业主动补库存以及去年较低的基数推动了PPI低位反弹。此外,全球大宗商品的低位反弹也推动PPI止跌。我们认为,尽管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但随着经济在一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同比增长,未来PPI有可能出现较高斜率的正增长。但短期快速增长之后,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正常化,PPI在二季度也将快速回落。

对于政策而言,要看到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特征,如果货币政策过快调整,可能会加大下行压力,并对价格带来抑制。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 聂文:

11月CPI低于预期主要还是受食品价格影响,但核心通胀如果拉长一点时间线看,也在持续下降,尽管今年出口、工业超预期,但消费还没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需求还是受到一定影响;从6月以来房地产持续热,居民杠杆上升,在房价比较高的情况下,房地产销售回暖对消费也有抑制。

后续来看,货币政策有两难情况,从实体需求出发,需要保持相对宽松,但是如果把金融资产纳入观察指标,考虑到“房地产可能是最大灰犀牛”,又要适度偏紧。预计后续货币政策还是会适度偏紧但不会加码,考虑到债券市场违约和人民币快速升值风险,更多会采取结构性政策。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11月CPI转负很出人意料,原本预期是涨幅减弱,但从公布的数据看同比下跌,主要还是食品价格拉动,尤其是前期拉动价格上涨的猪肉价格回落明显,同时零散的疫情爆发也对旅游服务业造成影响,导致CPI转负。

PPI则因国际上原油、铜等上游商品价格上涨,同时国内出口形势不错,也带动了这部分需求,因此PPI同比跌幅持续收窄,估计这一态势仍会持续。

从目前的物价走势看,CPI在逾11年后重回负值,在疫情影响仍在的前提下,轻微通缩势头明显,内需依旧不旺,估计后续仍会呈先抑后扬的态势。而PPI则有望逐步回正。整体经济复苏依旧乏力。

相关背景:

–中国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随着产需两端的协同发力与进出口形势的稳步向好,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加快扩张步伐,分别创下逾三年和近八年半高位;11月价格指数升幅有所扩大,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2.6%和56.5%,分别高于上月3.8和3.3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预计11月PPI同比降幅将收窄。

–面对高企的同业存单利率,中国央行周一意外“加餐”,进行了本月第二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业内人士称,央行此举打消了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除以逆回购等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不排除未来还会根据需要增加类似这种MLF操作的可能,政策工具的使用上预计会更为灵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