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金融和防道德风险难两全 中国华融困境考验监管“平衡术”

4月22日 – 虽然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近年主动“拆弹”多家高风险金融机构已积累丰富经验,但对中国华融的风险处置依然棘手,再逼监管层走钢索,考验其“平衡术”。

资料图片:2020年2月,上海,一名女子经过陆家嘴金融区。REUTERS/Aly Song
资料图片:2020年2月,上海,一名女子经过陆家嘴金融区。REUTERS/Aly Song

不同于安邦和“明天系”、抑或包商与锦州银行,华融作为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国有金控集团,内部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且有境外风险敞口,如何兼顾维护金融稳定并防范道德风险,中国金融治理水平面临考验。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普最新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不太愿意强化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无一例外获得政府支持的预期,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导致中国金融市场过去显著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更难化解;而如果市场震荡加剧,政府可能会被迫采取强力措施来稳定金融环境。

“现在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是加强市场约束、维护金融稳定的双重任务,如何两边兼顾仍是一道难题,是中国华融和中国其他政府关联实体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标普报告称。

一位华融美元债持有人对路透表示,上周银保监会和华融陆续发声“维稳”后,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在中国华融正式宣布重组方案之前,“一切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该持有人并表示,由于中国华融海外子公司是美元债的发行主体,虽然有中国华融提供维好协议,但该类协议法律效力可能较为有限,“外国投资人会担心(政府)可能会让境外发债实体破产、重组或违约,以保护境内公司”。

但也有境内投资人认为,美元债存续规模在华融总债务中的占比并不高,中国监管层或许会考虑国际影响对美元债进行“刚兑”,其他债务则让国内金融机构“自我消化”。

“两边(境内外投资者)都觉得自己要被牺牲。”上述美元债投资者称。

一位在国有金融机构投资人士指出,此前处置的高风险金融机构都是民营资本控股,而中国华融不仅是港股上市公司,还有大量的海外投资人,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处理比较合适。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完全市场化处置只有一个方向,股权清零,债权人接受折价,外部注资解决坏账,…说起来简单,但几乎没有实操性,确实很难权衡,”他称。

“这是对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他表示,“如果这次风险事件处理好了,会树立非常好的国际形象,如法制化、透明度,比说多少都管用。”

中国华融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其拥有226亿美元的存续国际债券,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三大金融机构发债人,在所有中资银行及中资金融机构存续国际债券中占十分之一的比例。

在市场对中国华融资产风险担忧持续发酵之际,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正着眼于化解华融短期流动性风险。有消息人士指出,华融也在研究如何利用在岸资金偿还离岸到期债券的可行性方案,但该方案还须经过财政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和批准。

中国官媒–上海证券报上周五援引银保监会相关部门称,目前华融经营正常,流动性充裕,正积极配合审计师,以尽快完成年报审核工作,相关审计工作完毕后,华融公司将依法适时进行信息披露。

**处置不当或引发国企降级潮**

标普最新报告认为,中国华融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非常高,其核心境外子公司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华融国际;BBB+/负面观察/A-2)也会通过境内母公司间接但及时地获得政府支持;如果信息披露继续推迟、资本市场融资长期受阻,则可能会对目前华融国际评级中包含的母子公司关联和政府间接支持进行重新评估。

“假如政府特别支持不太可能实现,那么我们就可能需要对华融境外子公司可能获得的支持,以及中国其他政府关联实体的境外子公司可能获得的支持进行重新评估。”标普报告称。

“Reassessment(重新评估)的话,那影响可能就大了。”前述美元债持有人表示,华融国际自身评级是Bb,因为政府支持,调高了四个子级至BBB+;很多海外发债的中国国企都是靠这种政府支持调高评级的,“如果不兜着,主权评级会不会降不好说,但是一波国企国企降级潮也许无法避免”。

标普也指出,虽然华融事件暂时不会对主权评级造成风险,但如果中国政府迫采取强力措施以稳定金融环境,这种措施可能会损害政府财政或重要金融机构的财务实力。

中国华融近日表示,2021年以来,公司经营情况平稳,主业转型成效显现,流动性充足,正积极配合审计师尽快完成2020年年报审核工作;未来将加快存量风险处置,加快盘活低效资产,加快重组业务转型。

华融旗下最重要的境外债券担保主体–华融国际近日称,一季度“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将聚焦风险敞口压降和流动性安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