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集团去(2019)年推动价值链策略转型,华创车电的汽车研发平台采开放模式,过去的「单一客户、重资产」转变为「全面开放、多元客户」的开放平台新方向,提供客户total solution 的服务,而跟鸿海的合资,更等同于让「新华创车电」除了现有纳智捷品牌,将面向世界,争取更多元车厂客户。
2018年12月,裕隆集团前执行长严凯泰病逝,遗孀严陈莉莲宣布接任集团执行长,站在第一线扛起重担,成为台湾最大汽车集团掌门人,推动集团转型。华创车电长年亏损,成为集团改造变动最大的部分,去年华创车电不仅实施「厂办合一」,并推出优退、优离方案,大幅节省人力成本。
而此次鸿海出手与裕隆就华创车电技术与人才上合作,也难免令外界想到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与严凯泰之间的好交情,鸿海出手也让裕隆集团的华创车电有了好归宿。
鸿海与裕隆宣布,双方成立总资本额155.76亿元的合资公司,共同推动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开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态。
鸿海要出手买华创车电传言早在一年多前就曾出线,不过当时鸿海仍否认,不过鸿海近年积极布局电动车、数位医疗、机器人三大产业,在车用电子领域,也公开宣布过将发挥供应链管理、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等软硬体整合强项,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对于为何此次选择跟裕隆合作?鸿海指出,主要是因未来将不仅专注汽车零部件,鸿海集团希望为汽车产业客户提供ODM(委托设计代工)及IDM(垂直整合模式)服务,所以需要具有整车设计能力的合作伙伴,而裕隆集团是台湾唯一具有整车开发能力的公司,具有完整的汽车自主研发资源、车辆专业团队及相关软硬体等车厂硬实力,将可加速鸿海集团投入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成果。
拼多元代工,裕隆转型再下一城
这次合作案经过双方董事会通过,鸿海将出资79.44亿元,取得合资公司51%股权、裕隆以华创车电资产作价,相当价值76.32亿元,占股49%,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华创车电目前资本额32.82亿元来说,合资条件不差。
双方表示,未来双方将各自发挥所长,裕隆旗下华创车电,擅长整车技术开发;鸿海则擅长电子零组件的制造设计,车辆研发与资通讯产业资源彼此互补。合资公司会由双方共同组成经营团队,鸿海提供ICT产业供应管理资源;裕隆以华创车电的研发工程团队为主。
裕隆集团近年投入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开发,严陈莉莲上任以来,为了改善台湾纳智捷销量没有起色,还连年亏损的惨况,积极推动裕隆多元代工策略,过去完全不接其他外部生意的整车研发中心「华创车电」,开始施厂办合一。
将华创从新店移往苗栗三义与工厂结合,加强企业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过去只为自家代工的华创,开始张开双臂做外部生意,拿下义大利三轮重机商亚帝发(ADVIA)代工订单,开放平台的策略的好处,能够持续经营现有纳智捷品牌运营,并争取多元客户。
裕隆认为,跟鸿海的合作,在资源上可以彼此互补,更有利掌握电动车商机。未来在策略上,欢迎其他供应链合作伙伴加入,培育更多本土车电研发人才。
裕隆已经摆脱过去只替自家品牌纳智捷(LUXGEN)研发的模式,从与鸿海的合作,可以看出严陈莉莲将「研发」视为重要发展策略。
合资案连发,鸿海猛攻电动车
鸿海日前在法说会中,明确宣示「电动车、数位医疗、机器人」三大市场目标。上个月,才宣布与飞雅特克莱斯勒汽车(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FCA)签署合作协议,同样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共同开发、生产纯电动汽车,同时经营车联网业务。
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汽车市场与产业已进入转型快车道,通过平台化模式进行车辆设计已是大势所趋。」鸿海的想法,是以过去在ICT 产业累积的成功经验,为汽车产业打造新的IDM(整合元件厂)营运模式,加速鸿海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
SONY、Google、特斯拉等这些非传统车厂的品牌,也都加速马力投资大量资金、资源,发展无人车、电动车科技。全球最大汽车传动系统供应商吉凯恩汽车(GKN Automotive),于上个月宣布跟台达电子策略合作;日本丰田汽车(TOYOTA)与Panasonic(松下),本周也宣布合资成立车用电池制造公司,而「强强连手」,似乎成为产业巨头共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