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召开记者会首次证实,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无肠胃不适症状,肠道及粪便内也会发现活性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康复后,粪便内病毒仍具传染性。据星岛网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从3月29日开始为高风险地区回港的无症状儿童进行检测,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其中检测2128个样本,超过97%为小童,有6例为确诊病例。
相关检测的阳性率为0.28%,甚至比此前上水屠宰场的大型检测0.26%还高。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及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表示,深喉唾液检测往往未必有阳性反应,但粪便样本中已多次验出病毒,相信粪便是导致社区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而且许多婴幼儿患者并无症状,但粪便中病毒量较成人高出多倍,病毒水平相当于成人呼吸道样本,病毒排放时间也较长。“粪便样本易收集、准确度高,适合婴幼儿及身体不适合做鼻腔或咽喉采样的人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基湘以一名两岁确诊幼儿为例,其确诊时入院的呼吸道检测为阳性,第二天转为阴性,但其粪便于36日内仍验到病毒,病毒活性与成年病人入院头7天接近,不能排除患者体内仍有带传染性病毒的可能。
被问到患者粪便在感染后很长时间仍验出病毒,但香港医管局出院准则规定只要有抗体就可出院,是否过于宽松时,陈基湘表示,研究与医管局的出院准则没有矛盾,患者出院时并非完全没有传播性,而是因有抗体后,传染性降低很多。他又提醒,出院后患者仍要注意个人卫生,而家长照顾康复出院的婴儿时,也要多加注意。